关税冲突,美国欺骗全球,中国不甘“沉默”,一招让美方屈服
在国际经济的舞台上,关税战一直是个引人瞩目的热点。说到美国,真让人无奈,它的行为简直让人有些难以接受,损人利己的做法真是让人心寒。而面对美国的无理取闹,中国没有选择忍气吞声,而是果断出击,竟然以一招就给美方来了个措手不及。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?接下来我给您慢慢道来。
咱们先来聊聊美国是怎么在全球范围内搞事情的。特朗普开始关税战时,简直是打着贸易逆差这张牌,声称其他国家都在占美国的便宜,逼着自己加税,美其名曰要平衡贸易。不过,咱得先搞明白,什么叫贸易逆差。拿2024年举例,美国的出口总额为3.19万亿,进口可达4.11万亿,算下来,2024年美国的国际贸易逆差就是9184亿美元。再看看美国在关税战中定税率的那些套路,实在让人哭笑不得。
咱们就拿中国来讲讲吧。在第三轮关税战刚开始的时候,特朗普给中方定的关税是34%。这34%是怎么来的呢?根据美国政府的数据,2024年,中国对美国的出口总额是5247亿美元,而中国从美国那进口的总共是1636亿美元。结果算下来,美国对华的贸易逆差是3611亿美元。把这个3611亿除以5247亿,再乘以50%,差不多就得到了34.4%,四舍五入也就是34%的关税水平了。不过,后来中美之间的关税斗争越来越白热化,这个税率啊,从34%一路飙升到了84%,接着又涨到125%。美方甚至还放话要加到150%。至于后面那些增加的,纯粹就是政治报复,根本和什么数学计算没啥关系了。
您瞧瞧,关税的算计原本就挺复杂,还有很多因素要考虑呢。可特朗普的团队却搞出这么个简单粗暴的算法,真是让全球都惊呆了。很多经济学专家都出来说了,美国政府这个公式,根本就没什么经济学依据和法律基础。就连美国财长贝森特也对此相当不满,气得差点辞职呢,他甚至把这个算法形容为“幼儿园水平”,实际上就是拿贸易逆差去除以进口额然后对折一下来算税率嘛。
这事儿可没那么简单,里面还有个大阴谋呢。特朗普政府在搞加税的时候,只考虑了实物商品的贸易,忽视了美国在服务贸易上的丰厚利润。大家都晓得,双边贸易可不光是商品,也包括服务贸易。这个服务贸易涉及的范围可广了,比如科技、媒体、金融、运输和旅游等等。美国在这些领域可是赚得钵满盆满,尤其是云计算、互联网、咨询、金融和文化产品等服务,通通都往全球市场出口。虽然美国在实物商品贸易上有逆差,但在服务行业,那真的是逆风翻盘,顺差满满。到2024年,美国的服务出口总额竟然达到了1.1万亿美元,服务贸易的顺差也有2950亿美元呢。
说到中国的服务业,对美国可真是一言难尽,居然还是在逆差状态,而且美国可是中国服务贸易最大逆差的来源头,逆差规模还在不断扩大呢。根据美国商务部的统计,从2001年到2023年,美国对华服务出口额从56.3亿万美元一下子飙升到467.1亿美元,增长幅度有7.3倍之多。更夸张的是,美国对华服务贸易的年度顺差也扩大了11.5倍,达到了265.7亿美刀。这逆差的根本原因在于美国在金融服务、知识产权使用费等领域的显著优势,再加上中国在旅行服务上的花销,比如教育和医疗这些开支。
美国这么明显地在全球搞套路,特朗普居然还好意思鼓励中国冷静。咱们中国可不买账,立马在服务领域来了一波反击。国家电影局的发言人发话了,要适度减少从美国进口影片的数量。文旅部也发布了对赴美中国游客的风险提示,教育部更是发出了2025年第1号留学预警。这些都是跟服务业挂钩的举措。一看,咱们这一反击真把全球吓了一跳,大家才意识到,关税战里其实暗藏玄机,美国的服务出口有可能成为许多国家反制的靶子,未来也能成为和美国谈判的关键筹码。这招,真是精准地抓住了美国的 “软肋”。
说到中国国家电影局宣布适度减少美国影片进口的事儿,效果真是立马见效。消息一放出去,美国股市立刻就不干了。当地时间10号,几家电影公司的股价都掉了血,华特迪士尼和华纳兄弟探索当日分别跌了6.79%和12.53%。你瞅瞅,这一招下去,简直是狠狠地冲击了美国的相关产业。
人大重阳研究院的高级研究员刘志勤分析得非常到位。他提到,美国人总是在全球抱怨自己吃亏,逆差多得不得了,但他们提到的都是货物贸易的逆差,故意忽视了在服务贸易上的巨大优势。美国在教育、文化、体育、医疗等服务领域,给世界输出了很多公共产品和特殊产品,这些价格不菲,也赚了不少钱,可他们却偏偏不愿意谈这个。
